close

昨天打了春雷,今天就是春分
春天常常讓人想太多
循環性的自我存在問題
到這個時候還是要再湊上一腳


記得大學要準備研究所的時候
曾經想過要用推甄的方式試試看
於是,準備了兩間和原來大學差不多程度的學校
請了相對來說算熟悉的大學老師寫了推薦函
其中有一位當時還只是在學校兼課的外校老師
大費周章的整裝準備


準備的過程中
不免還是會回到最原始的老問題
自己的競爭力在哪裡?自己的Strength在哪裡?
SWOT分析不只被應用在行銷學上
還得硬是拿來分析自己
行銷學上說
拿自己的Strength來創造Opportunity
要了解自己的Weak去避免Treatment
但對當時的我來說
完全參不透自己的Strength在哪裡
更別提去哪裡發展Opportunity


我曾經問了一位班上數一數二當時名列前矛的同學
要怎麼樣知道自己的優勢在哪裡?
他當時的回答我早已忘記
不過我知道他並沒有告訴我一個符合我的標準答案
我想,那時候,除了我自己,誰也給不了我答案
於是,我就在不知道自己優勢在哪裡的情況下
默默報名了兩間學校
然後,也默默的收拾心情準備沒有退路的研究所考試


我沒想過推甄有上的機會
因為我不知道自己的優勢在哪裡
要拿什麼和大家競爭
要用什麼來妝點自己
要說什麼證明自己值得被選擇
當時想不出個所以然的事情
之後,好像也沒有找到答案


我始終都有最後戰役是在考場的心理準備
考完之後,不需要知道我的優勢在哪裡
還是如期進了研究所
在研究所裡,度過了充實又難忘的兩年
論文完成了,畢業了,要找工作了
我覺得自己好像找到了一些蛛絲馬跡
關於”優勢”這件事
在準備研究所考試的過程中
在考研究所的歷程裡
在度過研究所歲月的兩年間
好像感覺到了一些自己的”偏好”


於是,履歷自傳上
就試著把這些”偏好”寫上去
偏好在這時候好像晉升為唬濫的優勢
有了工作,進了叫的出名字的公司
然後呢?


我真正的優勢到底是什麼?
真正可以突顯自己異於他人的地方是什麼?
現在,我已經不常問自己這個問題
是因為它已經有答案了嗎?
不,是因為我覺得它可能永遠沒有答案


後來我知道
上帝會安排這一切
每一個人一定有非他來做不可的工作在等著他
做好準備之後
就可以上路了


有時候,我想我認為自己絕大多數時間是無知的
有時候,我覺得自己好像更了解了一點上帝想傳遞的訊息
有時候,我對自己的一無所知感到無助與憤怒
有時候,我又因為自己的無知而感到無與倫比的幸福
在知道和不知道之間
衡量的單位是用心的程度


我還是會爲了自己到底存在是爲了什麼這件事困擾
困擾的原因不是因為得不到答案
而是到底要到什麼時候才能明白人生的意義
我變成現在這樣的我
和十年前不一樣
當然也會和十年後不一樣
但是,在某些過客的認知裡
我已經就是那個樣了
而那個樣可能是自己無法接受的樣子
這樣可以嗎?
就算不可以,有些也來不及後悔了


我感覺到的自己
想打點的有個性一點
想乾脆一點說話
想不顧旁人眼光走路
想關心很多很多人
想紀錄很多很多事
然後,想請上帝幫我打分數
可是,又突然想到分數的比較原則在哪裡
說穿了,不過就是一直想和其他人比較


我到底怎麼樣才能把自己雕塑的更好一點
或者,白米飯人生比較適合我?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nanami 的頭像
    nanami

    ななみ的每一小步生活紀錄

    nanam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